Saturday, 14 September 2013
Sunday, 8 September 2013
剪剪贴贴‧手制贺卡心意满满
剪剪贴贴‧手制贺卡心意满满
蔡佳杏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製成剪贴簿,更喜欢自製贺卡送给亲人及好友。 (图:星洲日报)
蔡佳杏把8年前的婚纱照製成甜蜜的剪贴簿。(图:星洲日报)
蔡佳杏与丈夫到台湾旅行后,把旅途中最喜欢的合照、景点、酒店等相关资料製成剪贴簿。(图:星洲日报)
宝宝是上天赐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,把孩子成长过程记录供日后回忆。(图:星洲日报)
立体的小卡片,送给朋友后,也能悬掛在家中作为装饰。(图:星洲日报)
【材料】准备4种顏色的卡片、现成的纸玫瑰、剪刀、刀片、印章、印泥、胶水和双面胶。(图:星洲日报)
【步骤1】把叶子的模型放在模切器內,將一张绿色的硬卡放在上面,切出叶子形状。(图:星洲日报)
【步骤2】把印章盖在A6尺寸的卡片上(如图)。(图:星洲日报)
【步骤3】取一张波点图案卡片剪出A6呎吋大小。用尺量出4吋乘2吋,用刀片割出中间呈框形。(图:星洲日报)
【步骤4】用后双面胶纸粘在波点卡片的背面,再黏在步骤(2)的卡片上。(图:星洲日报)
【步骤5】把步骤4的卡片黏在一张A5大小的卡片上。(图:星洲日报)
【步骤6】把两朵纸玫瑰用胶水黏在卡片上,再黏上叶子(如图),就宣告大功告成。(图:星洲日报)
精致且意义深重的贺卡完成了。(图:星洲日报)
隨著社交网站、智能手机的普及化,纸製的贺卡与相簿已逐渐被电子科技代替,很多东西只需一个按键,就可从搜索引擎中寻获。纵使科技再进步,但岁月的回忆与当时的心情在若干年后无法重现。
在电子科技尚未盛行前,每逢特別节日如生日、结婚纪念日、宴请、圣诞节、农历新年时,都会精心为家人、好友或是情人送上贺卡,但近年来却被电子贺卡取代,就连记录美好时刻的照片也不再被冲洗,存放在相簿內。
佳节製做贺卡送亲友然而,来自雪州哥打甘文寧的蔡佳杏(36岁)却坚持在佳节时,亲手製做贺卡送给亲人及朋友,也把与老公的珍贵回忆、宝贝孩子的成长过程、与父母一起的欢乐时光的照片,用剪贴簿(Scrapbook)方式,把一切美好的回忆记录。
她在8年前与丈夫结婚后,毅然放弃广告设计的工作,“转行”担任全职妈妈,全心全意投入照顾丈夫与孩子这“伟大事业”的同时,也开启了她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碑。
从小对手作与艺术充满兴趣的她在照顾孩子的同时,趁著空閒时就会以手作嗜好消磨时间,製做一张张的贺卡和剪贴簿,记录自己幸福的人生。
剪贴簿不仅是本甜蜜相簿、也可作为心情笔记本,记录宝宝的成长过程、旅途中的点点滴滴等一切美好回忆。
亲手製做意义不同剪贴簿这门拼贴技术,最初在欧美等地方盛行,概念是利用自己与亲朋戚友的照片,加上特別的手工技巧、贴纸和饰边等,製做独一无二的家庭相簿。后期也流行至日本、台湾和新加坡等地。也可广泛应用於製作贺卡和书籤等。
剪贴簿能配合个人的故事及相片主题,再加上用心的设计和手工製做,製出世上独一无二的“特別记忆本”。
她坦言,市面上的贺卡千篇一律,礼物种类更是应运而生,但是这些礼物都缺乏心思,精心打造一本剪贴簿或是亲手製做一张贺卡的价值,比起昂贵的礼物更有价值和意义。
细心的她把甜蜜及美好的点点滴滴与回忆都放在剪贴簿里保存,三不五时再拿出来回味,为生活增添色彩与惊喜。
搜罗各种图案款式材料为鼓励更多人亲手製做剪贴簿和贺卡,她也从多个国家搜罗各种图案和款式的材料,再组成含有各种材料与风格如浪漫、復古、欧美、温馨等的“剪贴簿包”,让每个人都可轻鬆剪剪贴贴,製成自家的剪贴簿。
“如今我也增设网购服务,公眾可瀏览http://www.made-for-memories.com欣赏精美的贺卡,以及各种剪贴包。”
~以上新闻转载自星洲日报~

蔡佳杏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製成剪贴簿,更喜欢自製贺卡送给亲人及好友。 (图:星洲日报)

蔡佳杏把8年前的婚纱照製成甜蜜的剪贴簿。(图:星洲日报)

蔡佳杏与丈夫到台湾旅行后,把旅途中最喜欢的合照、景点、酒店等相关资料製成剪贴簿。(图:星洲日报)

宝宝是上天赐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,把孩子成长过程记录供日后回忆。(图:星洲日报)

立体的小卡片,送给朋友后,也能悬掛在家中作为装饰。(图:星洲日报)

【材料】准备4种顏色的卡片、现成的纸玫瑰、剪刀、刀片、印章、印泥、胶水和双面胶。(图:星洲日报)

【步骤1】把叶子的模型放在模切器內,將一张绿色的硬卡放在上面,切出叶子形状。(图:星洲日报)

【步骤2】把印章盖在A6尺寸的卡片上(如图)。(图:星洲日报)

【步骤3】取一张波点图案卡片剪出A6呎吋大小。用尺量出4吋乘2吋,用刀片割出中间呈框形。(图:星洲日报)

【步骤4】用后双面胶纸粘在波点卡片的背面,再黏在步骤(2)的卡片上。(图:星洲日报)

【步骤5】把步骤4的卡片黏在一张A5大小的卡片上。(图:星洲日报)

【步骤6】把两朵纸玫瑰用胶水黏在卡片上,再黏上叶子(如图),就宣告大功告成。(图:星洲日报)

精致且意义深重的贺卡完成了。(图:星洲日报)
隨著社交网站、智能手机的普及化,纸製的贺卡与相簿已逐渐被电子科技代替,很多东西只需一个按键,就可从搜索引擎中寻获。纵使科技再进步,但岁月的回忆与当时的心情在若干年后无法重现。
在电子科技尚未盛行前,每逢特別节日如生日、结婚纪念日、宴请、圣诞节、农历新年时,都会精心为家人、好友或是情人送上贺卡,但近年来却被电子贺卡取代,就连记录美好时刻的照片也不再被冲洗,存放在相簿內。
佳节製做贺卡送亲友然而,来自雪州哥打甘文寧的蔡佳杏(36岁)却坚持在佳节时,亲手製做贺卡送给亲人及朋友,也把与老公的珍贵回忆、宝贝孩子的成长过程、与父母一起的欢乐时光的照片,用剪贴簿(Scrapbook)方式,把一切美好的回忆记录。
她在8年前与丈夫结婚后,毅然放弃广告设计的工作,“转行”担任全职妈妈,全心全意投入照顾丈夫与孩子这“伟大事业”的同时,也开启了她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碑。
从小对手作与艺术充满兴趣的她在照顾孩子的同时,趁著空閒时就会以手作嗜好消磨时间,製做一张张的贺卡和剪贴簿,记录自己幸福的人生。
剪贴簿不仅是本甜蜜相簿、也可作为心情笔记本,记录宝宝的成长过程、旅途中的点点滴滴等一切美好回忆。
亲手製做意义不同剪贴簿这门拼贴技术,最初在欧美等地方盛行,概念是利用自己与亲朋戚友的照片,加上特別的手工技巧、贴纸和饰边等,製做独一无二的家庭相簿。后期也流行至日本、台湾和新加坡等地。也可广泛应用於製作贺卡和书籤等。
剪贴簿能配合个人的故事及相片主题,再加上用心的设计和手工製做,製出世上独一无二的“特別记忆本”。
她坦言,市面上的贺卡千篇一律,礼物种类更是应运而生,但是这些礼物都缺乏心思,精心打造一本剪贴簿或是亲手製做一张贺卡的价值,比起昂贵的礼物更有价值和意义。
细心的她把甜蜜及美好的点点滴滴与回忆都放在剪贴簿里保存,三不五时再拿出来回味,为生活增添色彩与惊喜。
搜罗各种图案款式材料为鼓励更多人亲手製做剪贴簿和贺卡,她也从多个国家搜罗各种图案和款式的材料,再组成含有各种材料与风格如浪漫、復古、欧美、温馨等的“剪贴簿包”,让每个人都可轻鬆剪剪贴贴,製成自家的剪贴簿。
“如今我也增设网购服务,公眾可瀏览http://www.made-for-memories.com欣赏精美的贺卡,以及各种剪贴包。”
~以上新闻转载自星洲日报~
Saturday, 31 August 2013
开店寄卖开班授课 可爱手作热起来
开店寄卖开班授课 可爱手作热起来

手作制作者精心制作的产品琳琅满目, 可爱的零钱包、小包包及饰物都让女生爱不释手。
怡保近年来开始流行手作文化,手工制作的可爱娃娃、手提包和饰物都让人爱不释手,一些手作爱好者甚至开店以及开班授课,让他们的作品可以有一个“栖息之地”。
来自江沙的李慧敏为了推广手作文化,在和丰开设第一家手作店,她在该地购置店铺后一直搁置该物业,直至听到同样是手作爱好者的妹妹李慧婷(little way)向她申诉,每次到处贩卖手作时都需付租金,非常不划算,李慧敏就萌起自己开店念头。
欢迎爱好者寄卖
她向《南洋商报》指出,去年12月开始经营“小聪明企业”
手作店,刚开始时顾客都对不织布手作不甚了解,不能接受产品价格,经过她多番向顾客介绍和解释后,顾客开始接受。 她深知不能靠手作店维持生活,所以以修改衣服为主,卖手作为辅,她也欢迎手作爱好者在其店内寄卖。
她表示,目前共有6个人在其店内寄卖,另有两人也想加入。
免费教小朋友学手作
李慧敏也趁周六免费教导附近小朋友学习手作,让小朋友除读书外,多一个活动空间。
小朋友只要在店内购买材料,就可跟她学习,她目前有10名学生,其中2人是男生。
“之前有些学生是被父母逼来的,如果学生自己没兴趣,我都叫他们不要再来,因我看到他们很可怜,我也教到不开心,喜欢的学生则每周都会来。”
她让学生自由发挥,学生想要做什么东西就自己准备材料,然后和他们一起完成作品。她教导成人制作手提包,学生上过一堂课后,她都鼓励他们自己研究和创作。
~以上新闻转载自南洋商报~

手作制作者精心制作的产品琳琅满目, 可爱的零钱包、小包包及饰物都让女生爱不释手。
怡保近年来开始流行手作文化,手工制作的可爱娃娃、手提包和饰物都让人爱不释手,一些手作爱好者甚至开店以及开班授课,让他们的作品可以有一个“栖息之地”。
来自江沙的李慧敏为了推广手作文化,在和丰开设第一家手作店,她在该地购置店铺后一直搁置该物业,直至听到同样是手作爱好者的妹妹李慧婷(little way)向她申诉,每次到处贩卖手作时都需付租金,非常不划算,李慧敏就萌起自己开店念头。
欢迎爱好者寄卖
她向《南洋商报》指出,去年12月开始经营“小聪明企业”
手作店,刚开始时顾客都对不织布手作不甚了解,不能接受产品价格,经过她多番向顾客介绍和解释后,顾客开始接受。 她深知不能靠手作店维持生活,所以以修改衣服为主,卖手作为辅,她也欢迎手作爱好者在其店内寄卖。
她表示,目前共有6个人在其店内寄卖,另有两人也想加入。
免费教小朋友学手作
李慧敏也趁周六免费教导附近小朋友学习手作,让小朋友除读书外,多一个活动空间。
小朋友只要在店内购买材料,就可跟她学习,她目前有10名学生,其中2人是男生。
“之前有些学生是被父母逼来的,如果学生自己没兴趣,我都叫他们不要再来,因我看到他们很可怜,我也教到不开心,喜欢的学生则每周都会来。”
她让学生自由发挥,学生想要做什么东西就自己准备材料,然后和他们一起完成作品。她教导成人制作手提包,学生上过一堂课后,她都鼓励他们自己研究和创作。
~以上新闻转载自南洋商报~
Friday, 9 August 2013
Thursday, 8 August 2013
Friday, 15 February 2013
剪纸留住传统 简单图画最难剪
剪纸留住传统 简单图画最难剪
可以依照自己的创意发挥剪出有感觉的春字。
来自中国的陈越华(海南人)和熊亚玲(昆明人),两人到丹江弟子规教学中心学习《论语》。
在一个集合巧遇之下,丹江弟子规中心执行顾问张伟慈获悉,两位老师对传统剪纸的热爱,于是建议两位老师配合春节来临,向老师、家长、社团、学校传授剪纸艺术。
张伟慈认为能体现传统中华文化精粹的剪纸艺术值得推广,大家学习剪纸,即能作为春节装饰,也学得一门手艺,一举两得。
常练习熟能生巧
两名老师在泰北清莱中华文化教育协会担任教师。自去年8月份一名来自台湾老师到该协会举办剪纸班,他们也上过一堂课。
陈越华说,他们上过两个小时课程,隨后摸索练习,看似简单的图画,越是最难剪,所以剪纸要常练习,熟能生巧。
根据感觉敢于创新思考,才不失传统本色,以及轻易剪出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。
“古时候剪纸在春节、婚姻喜庆之时才见到,家家户户都有贴窗花的习俗,將剪纸贴在门、窗、炕围、米囤上,既有消灾避邪、祈求平安吉祥,又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。”
熊亚玲说,学习班老师有给相关资料,分为初阶、中阶和高阶让他们自习,而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,技法易于掌握。
如今剪纸已不是在春节时期才剪,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教导学生剪纸技巧,还能增进沟通,为学生解闷,从剪纸艺术学耐心和细心。
市面上用机器切割裁剪少了浓情味,手工製作的剪纸更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意。
~中国报~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